阅读理解与欣赏:沈思孝,字纯父,嘉兴人。举隆庆二年进士。又三年,谒选。高拱署..

  • 题目分类:文言文阅读
  • 题目类型:阅读理解与欣赏
  • 查看权限:VIP
题目内容:
沈思孝,字纯父,嘉兴人。举隆庆二年进士。又三年,谒选。高拱署吏部,欲留为属曹,思孝辞焉,乃授番禺知县。
  思孝迁太常少卿,御史龚仲庆希指诋之,思孝遂求去,不许。寻迁顺天府尹,坐宽纵冒籍举人,贬三秩视事。
  二十三年,吏部尚书孙丕扬掌外察,黜参政丁此吕。思孝与东之素善此吕。会御史赵文炳劾文选郎蒋时馨受贿,时馨疑思孝嗾之,遂讦思孝先庇此吕,后求吏部不得,以此二事憾已,遂结江东之、刘应秋等,令李三才属文炳。帝恶时馨,罢其官。思孝等疏辨,且求去。丕扬言时馨无罪,此吕受赃有状,思孝不当庇。因上此吕访单,乞归。访单者,吏部当察时,咨公论以定贤否,廷臣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。事率核实,然间有因以中所恶者。帝降诏慰留丕扬,逮此吕,诘让思孝。御史俞价、强思、冯从吾,给事中黄运泰、祝世禄,皆为时馨讼冤,语侵思孝、东之。给事中杨天民、马经纶、马文卿又各疏劾思孝,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,藉以摇丕扬也。思孝屡乞罢,因诋丕扬负国。员外郎岳元声言大臣相攻,宜两罢,似并论丕扬、思孝,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。疏方上,文炳忽变其说,谓:“元声、东之述思孝意,迫之救此吕、劾时馨,非己意也。”帝皆置不问。
  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,然尚气好胜,动辄多忤,以此吕故,颇被物议。然时馨、此吕皆非端人,丕扬、思孝亦各有所左右。其明年,御史林培请辨忠邪,又力诋思孝、东之;且言:“丕扬杜门半载,辞疏十上,意必得请而后已。思孝则杜门未几,近见从吾、运泰等罢,谓朝廷不难去言官五六人以安我。此人不去,为朝端害。”帝顾思孝厚,谪培官。乾清宫灾,思孝请行皇长子冠礼以回天心。又以日本封事大坏,请亟修战守备,并论赵志皋、石星误国。其秋,丕扬去位,思孝亦引疾,诏驰传归,朝端议论始息。久之,丕扬复起为吏部,御史史记事复诋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欲构陷丕扬。顾宪成、高攀龙力辨其诬,而思孝卒矣。天启中,赠太子少保。
1.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 [ ] A.宽纵冒籍举人——坐:因……犯罪
B.令李三才文炳——属:归属
C.诘思孝——让:责备
D.然时馨、此吕皆非人——端:正直
2.下列各组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[ ] A.欲留属曹——吾从板外相应答
B.大抵言文炳疏由思孝——师道不传也久矣
C.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——吾尝终日思矣
D.又日本封事大坏——晋侯秦伯围郑,无礼于晋
3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 [ ] A.沈思孝中进士后等待分配,掌管吏部的高拱想让他留在吏部,沈思孝没有答应。他在任太常少卿时,御史龚仲庆诋毁他,沈思孝于是请求离职,但没被批准。不久,他升职作了顺天府尹,后来因事被贬。
B.吏部尚书孙丕扬掌管在外官员的考察,罢黜参政丁此吕。沈思孝平时与丁此吕交好,就先庇护丁此吕,然后向吏部求情,但没有成功。蒋时馨以此事攻击沈思孝,受到皇帝厌弃,被罢免了官职。
C.御史林培请求辨别忠臣和奸邪,谴责沈思孝,并且将沈思孝的行为和孙丕扬半年闭门不出坚持辞官进行对比。他认为沈思孝不予罢免,就会成为朝廷祸害。皇帝看重沈思孝,贬降了林培的官职。
D.沈思孝在孙丕扬离职后,也称病辞官回乡。过了很长时间,孙丕扬再次被启用任职吏部,御史史记事又谴责沈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想要陷害孙丕扬。顾宪成、高攀龙竭力为沈思孝申辩,但是沈思孝已经去世了。
4.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(1)丕扬言时馨无罪,此吕受赃有状,思孝不当庇。
 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,然尚气好胜,动辄多忤,以此吕故,颇被物议。
 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

耶律屋质,字敌辇。姿简静,有器识,重然诺。遇事造次,处之从容..

耶律屋质,字敌辇。姿简静,有器识,重然诺。遇事造次,处之从容,人莫能测。  会同间,太宗崩,诸大臣立世宗,太后闻之,怒甚,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,遇安端、刘哥等于泰德泉,败归。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,谓守者曰:“我战不克,先殪此曹!”人皆相谓曰:“若果战,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!”军次潢河,隔岸相拒。  时屋质从太后,世宗以屋质善筹,欲行间,乃设事奉书,以试太后。太后得书,以示屋质。屋质读竟,言曰:“太后佐太祖定天下,故臣愿竭死力。若太后见疑,臣虽欲尽忠,得乎?”太后曰:“我若疑卿,安肯以书示汝?”屋质对曰:“李胡

查看答案

阅读《鸿门宴》节选文字,完成下面问题。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季父也..

阅读《鸿门宴》节选文字,完成下面问题。  楚左尹项伯者,项羽季父也,素善留侯张良。张良是时从沛公,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,欲呼张良与俱去,曰:“毋从俱死也。”张良曰:“臣为韩王送沛公,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义,不可不语。”良乃入,具告沛公。沛公大惊,曰:“为之奈何?”张良曰:“谁为大王为此计者?”曰:“鲰生说我曰:‘距关,毋内诸侯,秦地可尽王也。’故听之。”良曰:“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”沛公默然,曰:“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”张良曰:“请往谓项伯,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。”沛公曰:“君安与项

查看答案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问题。西施山书舍记[明]徐渭西施山去..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问题。西施山书舍记 [明]徐 渭   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,《越绝》与《吴越春秋》并称土城,后人始易以今名,然亦曰“土城山”。盖勾践作宫其间,以教西施、郑旦而用以献吴。又曰:“恐女朴鄙,故令近大道。”则当其时,此地固要津耶?更数千年,主者不可问矣。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。  山高不过数仞,而丛灌疏篁,亦鲜澄可悦。上有台,台东有亭;西有书舍数础,舍后有池以荷。东外折,断水以菱。而亭之前则仍其旧,曰“脂粉塘”,无所改。出东南,西而山者,耸秀不可悉,悉名山也。绕其舍而亩者、水者,不可以

查看答案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问题。吴佑字季英,陈留长垣人也。父..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问题。  吴佑字季英,陈留长垣人也。父恢,为南海太守。佑年十二,随从到官。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,佑谏日:“令大人逾越五岭,远在海滨,其俗诚陋,然旧多珍怪,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。姑书若成,则载之兼两①。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,嫌疑之间,诚先贤所慎也。”恢乃止。   及年二十,父忧服阕,居无檐石,而不受赡遗。常牧豕于长坦泽中,行吟经书。遇父故人,谓曰:“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,纵子无耻,奈先君何?”佑辞谢而已,守志如初。后举孝廉,将行,郡中为祖道,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,与结友而别。功

查看答案

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下面问题。晁错者,颍川人也。……以文学为太常..

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下面问题。  晁错者,颍川人也。……以文学为太常掌故。错为人峭直刻深。孝文帝时,天下无治《尚书》者,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,治《尚书》,年九十余,老不可征,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。太常遣错受《尚书》伏生所。还,因上便宜事,以《书》称说。诏以为太子舍人、门大夫、家令。以其辩得幸太子,太子家号曰“ 智囊”。数上书孝文帝,言削诸侯事,及法令可更定者。书数十上,孝文不听,然奇其材,迁为中大夫。当是时,太子善错计策,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。  景帝即位,以错为内史。错常数请间言事,辄听,宠幸倾九卿,法令多

查看答案